近期,国家认监委发布了“2020年度认证服务业统计结果”。在今年3月份,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认证认可统计调查,截至2020年底,我国认证服务业统计结果有以下这些表现。
01
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
认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截至2020年底,我国认证机构共计724家(不含港澳台),有效认证证书270.12万张,获证组织78.84万家,2020年度共计255家认证机构扩大了认证业务范围,共计扩项816项次。
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认证市场准入不断优化,认证机构、认证证书、获证组织数量保持稳定增长,认证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02
专业性和创新性持续增强
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截至2020年底,认证从业人员共计11.8万人,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认证机构共计154家,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共计246家。
2020年度,认证机构新增认证相关发明专利共计95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计474项次;制定认证技术规范共计1467项次。
支撑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03
产业集约化趋势明显
规模经济初步形成
2020年度,认证服务业营业收入共计294.67亿元。其中,大型认证机构(300人以上)共计71家,累计发放有效认证证书171.3万张,营业收入198.15亿元;
规模以上(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认证机构共计189家,累计发放有效认证证书229.24万张,营业收入284.23亿元。
认证业务向大型以及规模以上认证机构进一步集中,产业集约化趋势明显,规模经济初步形成。
04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彰显认证本质属性
(一)服务防疫抗疫,助力我国防疫物资生产和出口
支持我国防疫物资生产,截至2020年底,我国73家认证机构累计发放ISO13485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9397张,获证企业共计8673家。
助推我国防疫物资出口,截至2020年底,我国具备欧盟公告机构防疫物资认证业务资质的认证机构共计10家,同比增长100%,累计发放相关CE认证证书1546张,同比增长1318.35%,我国获CE认证的防疫用品生产企业共计920家,同比增长1383.87%。
(二)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助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深化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改革,将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优化整合为17大类103种,其中19种产品采用自我声明实施方式,切实为企业减负。
截至2020年底,具备强制性产品认证资质的认证机构35家;累计发放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共计42万张;涉及获证企业共计4.71万家。
认证助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底,自愿性产品认证机构共计258家,累计发放自愿性产品认证证书共计84.35万张,获证企业共计10.17万家。
(三)关注人民群众关切,质量认证办实事
一是帮扶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提升,小微企业是全球企业数量最庞大的,许多国家通过发展小微企业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
截至2020年底,累计发放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共计68.74万张,同比增长10.78%。获证企业共计63.47万家,同比增长10.39%。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小微企业共计50.33万家,同比增长10.2%,占全部获证企业的79.3%。
二是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0年底,服务认证证书共计4.21万张,同比增长51.16%;获证企业共计3.5万家,同比增长38.36%。
从认证类别看服务认证虽起步晚,但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传统产品及管理体系认证,反映出服务业等新行业领域的认证需求显著增加,认证促进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国家认监委
自2016年起开展认证认可强国指标体系建设和测评工作,结果表明我国认证认可发展水平逐年提升,特别是在制度建设、服务发展、产业实力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国际影响提升较为明显。
举例来说,在产业实力方面,我国认证认可行业的产业规模领先世界其他国家,居世界第一。早在2017年我国颁发的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统计的全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数量的一半,且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是名副其实的认证大国。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建立了认证认可制度,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作为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便利贸易交往、促进产业升级等的基础手段。
我国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定位现代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重要门类,且从服务认证的统计结果可看,健康、养老、家政、金融、数字工程等服务认证领域发展迅猛,服务认证的机构数量、证书数量、获证企业数量均大幅度增长。
作为国际公认的质量技术基础,认证在供需两端建立并传递信任,在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降低风险成本等方面有着独有优势。消费者通过认证标志,可实现商品的放心选购;企业通过认证标准的指引,能够强化服务管理水平及服务能力,实现更好发展。